当前位置:首页 > 林北杂谈 > 正文

billboard官网(billboard是网站还是app)

作者|袁

编辑|明明

“成为中国风云榜”的愿景被很多平台说了很多年,终于“真正的品牌”到来了。

日前,Billboard宣布正式进入中国。不同于以往的IP联合运营或者 *** 运营,这一次B榜有着彻底的入华决心:直营和本土化。根据官方信息,Billboard将与当地企业合作,在榜单和音乐信息之外,推出更多本地化内容。日前,Billboard将发布“大师作品集”作品集,收录了中国音乐人代表作品。

就像迪士尼对于很多娱乐企业的梦想一样,B榜对于音乐行业来说是信誉和潮流导向。这些年想做“中国风云榜”的产品太多了,风云榜本身也多次尝试接触中国市场:2015年与音悦台达成合作,音悦台试图以榜单切入粉丝经济;2016年,Billboard中国官网上线后,分别与微博、爱奇艺在社交媒体实时音乐榜单、热门榜单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上合作;2019年开了34期Billboard中国榜,没下文了。

但这些故事的结局可以用一个乐评人对B榜的记忆来概括。“那一年,我在团结湖的地下室租了一间办公室,什么都不做,然后就悄悄地走了。”

多年来,B榜被本土企业赋予了“公信”、“透明”、“优质”的标签,而这些特质也是内地榜产品的诉求。现在,照顾中国市场的Billboard正式入驻。是时候了吗?会给中国音乐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三顾”中国的B榜,迎来正确时机了吗?

1894年,酒馆里突发奇想,诞生了广告牌广告。三年后,该杂志更名为Billboard,并于1913年 *** 了之一张音乐排行榜。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这种混乱逐渐消失,新的评估规则被制定出来。经过反复修改和优化,这份重磅榜单已经成为美国乃至欧美流行乐坛最权威的音乐公告牌和市场风向标。

音乐榜单的评选机制是以公正为导向的。随着Billboard适应时代的沉浮,市场也能一窥音乐行业的变化。2005年,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Billboard也经历了之一次大规模的重组;2012年,数字音乐时代来临,流媒体对音乐收听影响巨大,Billboard赢得第二次大规模分级改革。

b之一次接触中国本土企业是在七年前。2015年11月,Billboard与音悦台达成战略合作。次年,双方联合的榜单《中国V榜》作为每周一期的节目在Billboard Radio China(以下简称BRC)推出,这是Billboard大中华区的一个在线音乐电台。在此之前,BRC已经推出了五个自制名单计划。当时中国V榜是中国大陆Billboard唯一授权的中文榜单,音悦台是中国唯一官方展示平台,内容有限。

第二次见面是在2016年。Billboard在美国官网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随后授权广州Billboard音乐文化 *** 中国市场。同年推出Billboard中国官网,并与微博合作推出Billboard微博实时音乐榜单。与音悦台的故事类似,“风云榜微博实时音乐榜”也有其内容局限性。

2019年1月,《风云榜中国》与尼尔森 *** 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中国公告牌音乐榜》,建立音乐频道认证体系,意图以大数据驱动中国音乐产业发展。2020年,随着授权到期,双方停止更新。

换句话说,Billboard中国榜曾经存在过很短的时间。2019年,风云榜中国与尼尔森网联达成合作,发布“中国风云榜音乐榜”,建立音乐频道认证体系,意图以大数据驱动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当年1-9月,Billboard推出了34期Billboard中国榜。其中,前五名分别是蔡依林的《奇异的美》、毛毅的《像我这样的人》、雷的《梦雨林》和《没有玩笑》;作者罗志祥。top5最后一期是Greeny的Tai 空,邓紫棋的差点少女,简章的一心一爱,令人担忧,张伟的傻。9个月后,这份名单不见了。

娱乐独角兽观察到,在34个榜单中,包括毛易、鹿晗、吴亦凡、陈立农、斯蒂芬妮、邓紫棋、李慧娟、薛之谦、李宇春、王苏龙、陈薛宁以及《知不知道知不知道不知道》在内的ost内容都被列在了榜单的前列,榜单内容的走势与如今内地公布的音乐榜单大致相似。

无论2015年还是2019年前后,版权意识觉醒,对内容依赖型的音乐榜单影响很大。各平台的独立性和版权带来的统计限制,极大地影响了Billboard的本地化进程。

与音悦台结合的失败一方面是版权成本加剧,影响了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饭圈文化的“反咬”,导致V榜缺乏公信力。2017年度盛典,票数一直领先的韩团EXO在投票截止前2分钟被新人女团ATF反超,让投入近200万的EXO粉丝直呼黑幕,直接降低了榜单的品牌公信力。

“短命”的风云榜中国榜在本土数字音乐市场已经进入的后版权时代,联手在线音乐平台的优势显然更胜一筹。而且,2018年前后,大陆 *** 音乐团体推出的权威榜单也处于起步阶段。今年腾讯音乐推出了你的音乐榜,强调“中文可信度强”。腾讯音乐榜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打磨,现在有两大榜单:你的榜单反馈大众喜好,浪潮榜单依靠专业评审。

今天,Billboard正式开启了今年与中国的第三次见面。国内在线音乐市场正处于“窗口期”抢占版权的相对平静期。音乐听分,线下演出市场蓬勃发展。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中国,并且已经在对抗版权和饭圈文化的Billboard迎来了更好的机会?

关于华语音乐榜榜单,我们该期待什么?

正式名单公布后b也没怎么做。目前只是以媒体的身份进入中国,还没有重启中国榜的消息。

可获得的增量信息是,Billboard宣布在中国成立“音乐私人收藏家”,已邀请大叔、戴如沐伊、顾素、、倪、唐培贤、王、TIA、张、、郑楠、邹晓颖等11位资深音乐人、乐评人加盟,形成乐坛首批“金耳朵”,为中国乐迷带来专业素养和个人。

此外,Billboard还将打造一系列重磅内容,包括围绕中国顶尖音乐人策划的封面故事栏目,以及一系列具有高端审美和艺术张力的线上线下音乐活动。据悉,Billboard的衍生品牌Billboard Live也于近日宣布登陆上海。未来,高质量的演出将陆续在这里举行,这里将成为新潮音乐文化的聚集地。

总结一下,官方宣布进入中国后,Billboard主要做了几件事:邀请专业评委评选歌单;为顶级音乐人创建封面故事专栏;打造线上线下音乐活动;衍生演出品牌Billboard Live登陆上海...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不能上中国榜还不好说,但Billboard显然已经做好了在中国本土运营的准备。

再来说说音乐榜单。与有大众信任榜的地区不同,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市场并不以榜单为风向,“公告牌”地位首先是各种焦点属性的歌单;推送,私人FM等个性推荐。这是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以及Spotify、iTunes等流媒体的常规产品运营。后来不再是榜单引导流行趋势,媒体衍生为音乐综艺、livehouse、音乐节现场。

就像Billboard在中国的几次“昙花一现”的演出一样,过去的放歌节目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还需要音乐榜单吗?

答案是肯定的。上述形式已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列表,流媒体的歌曲评论区演变成了讨论交流的场所;“丑”成为月经热搜;在社交媒体上再放一个口头名单……但这样不规律不系统的反馈,并不能代替能反映受众喜好的公众信任名单。

现阶段国内音乐榜单也在尝试更多维度的还原华语乐坛。以音乐平台目前推出的两个榜单your list和浪潮榜为例。你的榜单是基于市场反馈的大数据,反映当下流行趋势和乐坛真实面貌;浪潮是评论音乐榜单,筛选出专业品质的音乐。前者按照45%播放指数、10%传播指数、15%喜欢指数、10%付费指数、20%人气指数的权重进行排名。在后一种情况下,海峡 *** 的职业法官采用投票制。

但由于平台的不同,很难诞生一个权威性高、相对统一的榜单。多年来,华语乐坛一直没有诞生,或者说与Billboard完美融合的音乐榜单。或许这个风云榜的存在更重要的意义是丰富音乐生态,鼓励平台间的合作,为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声音,在华语乐坛的土壤里生长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