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北杂谈 > 正文

创新思维的事例(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来源:中国工业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胡多年生产一线历练成长为“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引用)

从创新工匠到高铁“蔻驰”(主题)

工人记者彭兵刘珊通讯员金报道

最近,胡军祥和同事刚刚完成了金乙东(金华-义乌-东阳)轻轨车低压电气接线盒的接线。每个轻轨车接线盒有1800多个线束,它们就像是车的“神经系统”,而胡的工作就是保持车的“神经系统”畅通。

胡今年44岁,是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总装线组的一名车辆电工。从一名创新工匠到高铁“教练”,成长为同时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并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成功没有止境,对技能的追求永远在路上。”胡对记者说。

“大工匠”的绝活

1997年,从技校毕业后,胡来到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铁路车辆电工。

25年来,他坚守一线岗位,潜心研究,以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创新思维的事例(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了大量生产难题。先后总结出30多种优秀操作 *** ,形成130多项技术成果。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客车六步调试法已编入企业轨道车辆电气调试技术规程,在电气调试领域广泛应用。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研制时速250km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数据传输的重要部件连接器芯的焊接成为生产的瓶颈。芯内的七根焊接金属针分布在一个直径只有5mm的圆上,留下了比焊头小空的缝隙,操作难度就像用焊枪绣针尖一样,一时半会儿谁也做不了。

胡主动承担了这一科研任务,并凭借自己研发的“超密集环境电焊”技术,练就了一门被工人们称为“微型梅花烙印”的绝活。他焊接的核心接近“完美”,成品率100%。因此获得了公司第一批“大工匠”的称号。

2012年,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工人发明家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胡参与了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现在一辆高速动车组有上万根线束,组装调试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差错。”胡对说:为此,他在电气领域充分利用了融会贯通的技术优势,打通了不同工种之间的壁垒。

为了解决旧的线路校正设备精度差、费时费力等缺点,他发明了“声光线路检测仪”,形成了自动化系统检测 *** ,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铁路车辆的电气生产过程中。

为了提高高速动车组的组装效率和质量,他带领团队研发了“高速列车组装阶段性能验证技术”,实现了组装性能动态验证技术从无到有的跨越。

2020年主持“高速铁路动车组电缆破损点超快速检测系列 *** 研究”项目,形成了荧光检测、红外成像检测、超声波检测等30余种应用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电缆破损快速检测 *** 。该项目获得中国创新 *** 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此外,他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动车组下大型设备吊装辅助装置”等首批成果也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如今,他已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高铁“教练”

2018年,胡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成员140多人,其中核心成员34人。

胡牵头编写了模块化多技能柔性训练技能系列等多部教材,并作为核心成员发明了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技能训练装置,为公司培养了120多名跨工种技能人才。

并邀请国内外创新 *** 专家和省内学术带头人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创新 *** 培训,提供专利申请辅导。近年来,每年都有500多项技术创新。

近年来,胡承担了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重任。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设立了轨道车辆技术项目。胡被聘为该项目中国专家组成员和国家队教练组组长,与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

由于疫情原因,原定于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取消。不过,胡觉得自己以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做“教练”的过程中,他与不同领域的技能大师交流,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新的视角,这一切都是为了带领选手走向下一场世界大赛。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世界,中国的技能人才也将闪耀世界技能之巅。”胡对说:

编辑:姚一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