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北杂谈 > 正文

寻根文学(寻根小说集体无意识)

寻根文学认为野蛮比文明更好,更美好,更精彩,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原始生命力,而是一种扭曲的文明。所以寻根文学完成了双重自欺。它把一种复归于自身的文化视为自然,并把这种自在的自然揭示为根本。于是它把这种文化当作根来崇拜,沉迷于寻根乌托邦,以为这就是真善美。然而,这是一种天然的奴役。

■文|彭富春

90年代的文学,既是对根的赞美,也是对失去根的悲哀,于是赞美诗变成了哀歌。按照邓晓芒的观点,这可以称为当代道家精神。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根的无根性。

根为什么会变得无根?邓晓芒指出,寻根文学对根的本质、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是根本错误的。一方面,根不能等同于自然。没有生命力的升华,本能还没有成为人性,所以不是人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所谓的自然并不是绝对的自然,而是文化的产物。

寻根文学认为野蛮比文明更好,更美好,更精彩,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原始生命力,而是一种扭曲的文明。所以寻根文学完成了双重自欺。它把一种复归于自身的文化视为自然,并把这种自在的自然揭示为根本。于是它把这种文化当作根来崇拜,沉迷于寻根乌托邦,以为这就是真善美。然而,这是一种天然的奴役。

我知道邓晓芒这里的不同。他已经注意到了莫言《丰乳肥臀》中寻根文学的死亡,因为《奶之恋》作为中国无意识结构中恋母情结的揭示,其实是寻根文学的自我否定。而莫言只是让寻根文学走到了自己的极限,在其中完成了自己的消化。他没有超越寻根文学,完成了对寻根文学的自我反思。

史铁生完全背离了寻根文学,向邓晓芒展示了一个可能的世界。在他关于可能世界的文本中,他读到了人们在悖论中的挣扎,他们走向毁灭或者为自己的毁灭而努力。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感受到人格的伟大。

石的小说也以根为出发点设置了:人进入童年的大门。但是,我与你的交流不是为了回归纯真,而是为了达到对语言构成的可能世界的超越。所以邓晓芒称赞《静修笔记》是一部现代中国人的青春发展史。它摆脱了童年,进入了语言成熟的青春期。

但他也发现了史笔记的内在矛盾:即作者的可能世界与主人公的现实世界的分离,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分离。他们虽然意识到了可能的世界,但还是停留在现实世界。作品只是否定了什么,而不是展示了什么。一个人物还没有成为他自己,也就是还没有成为可能世界的人。#大道哲学#

本文选自寻根话语批判——评邓晓芒《心灵之旅》,未完待续。作者是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图来自网络,标题是编辑加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