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免费刷信誉软件(刷信誉分最快的方法)
- 林北杂谈
- 2022-09-17
- 114
警告!警告!
近期高发!
很多人都被网络骗了!
这些套路一定要认清。
案例一:虚假投资理财
昆明的医务工作者王被QQ好友拉进了一个QQ群。群里一个“老师”经常做股票推荐和行情分析。这位“老师”说,从QQ页面下载注册“余庆平”APP,就可以买股票赚钱。群里也有投资者表示,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赚到了钱。
王信以为真,下载并注册了“余清平”APP,在对方的指引下,通过手机银行分三笔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16万元。
王发现APP里的钱无法提现后,找“老师”询问。这位“老师”说,由于近期证监会监管,他要再交9000元作为提现奖励。王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一共损失了16万元。
案例二:医保卡“升级”链接是木马病毒。
大庆一周内被骗300多人!
6月25日,乙烯居民报警:收到医保升级短信后,点击链接绑定昆仑银行卡,发现银行卡内20400元余额已被盗刷4次。
6月25日,让胡路区奥林国际公寓居民报警称,中午11点20分,手机收到一条诈骗医保卡的短信。点击链接完善信息,工行卡被中石化加油卡消费了12000元。
6月27日,昌盛汽配城居民报警:称收到医保卡诈骗短信,按对方要求操作,银行卡内3.4万元被刷走。
6月27日,银座尚品开发区居民报警称,他们在早上9点收到一条关于医保卡到期的短信。点击链接后,他们输入银行卡号,发现工行卡被盗刷了13000元。
6月27日,新城御景居民向警方报警,称被人点击医保卡升级、填写银行卡等信息的诈骗短信骗走9998元。
案例3:虚假信用报告
医务人员张收到一个自称支付宝注销中心工作人员的QQ好友添加申请。张某添加对方后,对方称张某大学期间开的花呗需要注销,会影响其征信。
对方还把自己的工作证发给了张某检查。张某信以为真,为了方便让他多次刷银行水把钱转到对方指定账户。花圃关闭后,所有的钱都会归还。
于是张某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共计7万元。后来张某再联系对方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这时,张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并报了警。
这几点要明白。
↓
↓
往下看更多内容。
↓
↓
一个
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
1.QQ冒充好友进行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在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QQ账号主人,以“大病、车祸”、“急需用钱”为由,对其QQ好友进行诈骗。
2.为欺诈兑换积分。
犯罪分子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以补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或者发短信提醒事主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就会被转走。
3.二维码诈骗。
不法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者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但实际上附有木马病毒。一旦被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窃取受害者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询身边朋友的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付梅”,添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然后以资金紧张、家庭困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微信假代购诈骗。
不法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冒充正规微信商家,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买家付款后,他们以“货物被海关扣留,要交关税”为由,要求额外付款。一旦他们拿到货款,就会失去联系。
6.微信发布虚假恋爱送诈骗。
不法分子以“爱心传递”的形式在朋友圈发布虚构的寻人扶贫帖子,引起好心网友转发。其实帖子里留的联系方式大多是外地号码,过去的电话不是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7.微信喜欢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发布“好评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发送至微信平台。商家一旦收集到足够的个人信息,就会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进行诈骗。
8.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招聘网络 *** ,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赊账,后来发现上当受骗。
9.虚构色情诈骗。
犯罪分子留下电话号码,在网上提供 *** 。事主联系他们后,说需要先交钱,才能提供服务。事主向指定账户转账后,发现被骗。
10.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的亲戚或朋友发生车祸,以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因为情况紧急,当事人会按照嫌疑人的指示把钱转到指定账户。
11.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网络发送中奖邮件,一旦受害人联系犯罪分子中奖,就会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达到诈骗目的。
12.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公司。,提前大量印制假中奖刮刮卡,邮寄或雇人投递,然后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将钱汇至指定银行账户。
13.娱乐节目中的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者手机发送短信,称被选为节目的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然后,他们以支付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欺骗受害者将钱汇至指定的银行账户。
14.冒充公检法进行电话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民账户配合调查。
15.冒充房东进行短信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房东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被换了,要求将房租打入其他指定账户。一些租客认为,他们将租金转移会被欺骗。
16.金融交易欺诈。
不法分子以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传播虚假股票内幕信息和走势。,并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还引导其在自己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被害人资金。
17.虚构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老人需要急诊手术为由,要求受害人在治疗前转账。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往往很着急,按照嫌疑人的指示转账。
18.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或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19.电视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拨打电话,称以事主名义在外地架设的有线电视欠费,让事主将欠费补到指定账户;否则将停止受害者当地的有线电视,并处以罚款。有的人信以为真,转了钱才发现被骗了。
20.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事主所拍商品无货,需要退款,要求买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1.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受害人购买房产、汽车的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以退税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自动柜员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的账户。
22.网购诈骗。
不法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受害者下单购买商品,就说是系统故障,订单有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站,在受害人填写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后,卡上金额被划走。
23.廉价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货物的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便以“交首付”、“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24.处理信用卡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方式发布可以办理高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联系他们,不法分子就以“手续费”、“代理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不断转账。
25.信用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群发短信,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以受害人银行卡被消费、个人信息可能泄露为由,设置一系列陷阱,要求将银行卡内的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26.伪基站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向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手机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受害者一旦点击,就植入木马获取手机上的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码,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27.明确表示欺诈。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需要签收快递,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和姓名,需要提供详细信息才能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会送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受害人签收,犯罪分子又会打电话来说自己签收了,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者黑社会就麻烦了。
28.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欺诈。
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或透支,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然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公正、便于核实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29.补贴、资助和助学金欺诈。
不法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给残疾人、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助学金、救助金、助学金,要求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指示其在ATM机输入英文界面转账。
30.诱导汇款欺诈。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将保证金汇入银行账户。由于受害人正准备汇款,收到此类诈骗汇款信息后,往往不经仔细核实就将钱打入骗子账户。
31.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说可以给资金短缺的人提供贷款,月息低,没有担保。受害人一旦信以为真,对方就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32.收款欺诈。
不法分子冒充各种收藏协会,打印邀请函邮寄到各地,说要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系方式。一旦事主联系上他,他就会以预付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事主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33.机票改签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航空空公司客服。他们以“取消航班、提供退票和改签”为由,多次诱骗购票人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4.PS图片造假。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的照片,用电脑合成 *** 图片,附上支付卡号邮寄给受害者,进行敲诈勒索。
35.“猜猜我是谁”骗局。
罪犯得到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人,让他“猜猜我是谁”。然后他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冒充熟人,声称要去拜访受害人。后来又编造“治安拘留”“交通事故”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者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将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
36.为诈骗提供考题。
不法分子给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打电话,说可以提供考试题目或答案。很多考生急于求成,提前把好处费的首付转到指定账户,然后发现被骗了。
37.高薪招聘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群发消息的方式,以月薪数万元的某专业人员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然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38.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说可以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很多人是因为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然后被对方以购买复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39.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分子以升级银行网银为由,要求受害人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然后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网银密码、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40.发布分期付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特殊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然后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的错误,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要交同样的费用”,然后冒充银行的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去ATM机取消分期付款手续,实际上却实施了资金转账。
41.预订欺诈。
不法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打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页面,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的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然后以“身份信息不全”、“账户被冻结”、“订票不成功”为由要求受害人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42.ATM机注意到欺诈。
不法分子提前封堵ATM机出口,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通知,诱导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获取密码,然后在用户离开后从ATM机中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2
遭遇网络诈骗后的应急措施
1.第一时间自救:看对方账户属于哪家银行。通过这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多次(一般3-5次)输入错误密码,口头挂失,嫌疑人的银行卡就会被阻止取款。一般时间是24小时。这宝贵的24小时,会阻止对方转账,避免损失扩大,为警方破案提供时间。
2.及时报警:收集被骗过程中的汇款凭证、通话记录等相关信息,到当地派出所或拨打110报警。
3.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求助。
三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骗子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 *** 心理,诱导受害人上当受骗,实施诈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一)克服“贪婪”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对于不法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虚假财富信息转移诈骗,不要轻信中奖等人可以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财富信息转移,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和个人信息。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家人和求助的朋友的诈骗短信和电话,要仔细查看。不要惊慌,不要轻信,不要上当,将“救急资金”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相信,要多做调查确认。如果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虚假招聘、婚介诈骗的,要及时向当地相关单位、行业咨询核实或走访其办公室,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费一般以现金支付或转公的方式支付,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对于自称是公安、检察、法院、银行等电话号码的来电。,一定要多方核实,尽量回拨核实,防止不法分子通过改号软件冒充电话号码。
(四)正确使用银行卡和银行自助机具。在存取银行自动柜员机(ATM、CRS等)时,如遇到银行卡被卡、被吞等意外情况。),仔细辨别自动取款机“提示”的真伪,不要轻信,不要上当。最好打电话到ATM机所属银行的客服中心查询,联系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处理解决。
(5)对家中老人和未成年人进行防范电信诈骗的日常提醒,提高其安全意识。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作为诈骗对象。作为子女或父母,除了关注电信诈骗防范,更应该积极向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传递防骗知识,为我们的长辈和需要关爱的下一代筑起防骗知识墙。
四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小技巧
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应尽快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名;
第二,尽快拨打110或就近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三,及时准确地向警方提供骗子的账号和户名。
否:
不轻信,不汇款,不泄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账电话。
三个问题:
如遇情况,主动询问当地警方、银行和当事人。
养成七个好习惯:
1.保护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留未使用的复印件、睡眠卡和交易流水信息。
2.操作网银时,最好手动进入银行官网,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住。
4.密码设置要相对复杂和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和其他密码一样,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移动通知短信,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化,立即冻结或挂失。
6.不要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银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小账户,用于日常网购和消费。
一定要下载全国防骗APP!
传播提醒家人!
-结束-
来源:星沙时报、人民公安报、长沙商报、程春晚报等
本文由admin于2022-09-17发表在江苏SEO首页,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jppbj.cn/post/43182.html